English

中国近现代科技研究新进展

1998-02-07 来源:光明日报 席泽宗 我有话说

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一文中,号召我们要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,作经济的、政治的、军事的、文化的分析研究。五十年过去了,作为第一生产力并与经济、政治、军事、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近代科学技术史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。在一九八九至一九九○年出版的三百多种科学技术史著作中,关于古代科学技术史的著作比比皆是,关于外国近现代的也不少,唯独关于中国近现代的少得可怜,只占不到百分之五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,其中有一个是: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老一辈科学家多是从科学开始。他们本来有一定的国学基础,在他们学习了近代科学以后,发觉有些东西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能找到类似的或原始的形式,于是他们就用考证的方法,以编年史的形式,寻找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。这种作法对于振奋民族自尊心和宣传爱国主义很有作用,对于科学史这门学科的发展也起了促进作用,但也有它的局限性。他们对于先人的发现、发明的社会背景以及与其他文化分支的关系所作的分析很少。同时,由于宣扬爱国主义这样一个目的,对于明末传教士东来以后的科技史注意不够。例如竺可桢《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成就》一文就只到明末为止,刘仙洲《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》一书也作了同样的处理,这样就把明末以来四百年的历史给忽略了。

由吴大猷题写书名、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董光璧同志主编的三卷本《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》,是从一五八二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开始写起,一直写到当今为止,正好补足了以前研究的空白。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时期(从传统科学到近代科学的转变、从欧美模式到苏联模式的转变、从国防动力到经济动力的转变),一时期一卷。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(如起点与分期、科学与社会、传统与近代、中国与世界、技术与经济、科学与技术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、历史与未来),作者在“导言”和“结语”中集中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,并对中国科学的未来作了预测。这部书的确是别开生面,与众不同,引人入胜。它的出版一定能给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带来新的生机。

(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